阿廖沙正和一位住在洛八办附近的老奶奶聊起了那段历史,阿廖沙听得连连点头。
渑池
因一个人和一部著作而彪炳千秋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是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而在抗战历史上,渑池兵站也因一个人和一部著作而彪炳千秋。
渑池兵站,是1938年11月十八集团军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后创办的我党我军的公开机构。说起渑池兵站,必须提到刘少奇和他的政治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化名“胡服”,由延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渑池,于12月20日在渑池兵站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这里,刘少奇完成了《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并在党训班上首次进行了宣讲。抵达竹沟后,为了给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的教育,刘少奇在提纲的基础上精心撰写,题目加上“论”字,内容也进行了归纳、增删,成为了名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在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刘少奇旧居,看到爷爷的半身像,阿廖沙神情肃穆地三鞠躬。
刘少奇旧居是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小屋,刘少奇工作和休息都在此地。“桌子、椅子、床和火盆都是以前的原物,我还在这张床上住了十几年呢。”昔日房东的孙子、50多岁的王小润告诉阿廖沙,“当时我爷爷并不知道住在这里的是谁,因为对方租了房间之后,我们就搬走了。等几个月后对方离开,回家一看,屋里摆设得整整齐齐,依然保持着原样。一打听,才知道是刘少奇同志。”
渑池县博物馆馆长陈琳琳曾经是这里的讲解员。1995年4月,王光美来到这里时负责讲解。阿廖沙询问王光美奶奶到这里来的每一个细节。休息时,他一个人坐着,突然唱起了一首俄文歌曲。翻译告诉记者,这首歌的名字叫《哎,道路》。
河南省洛阳市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刘少奇曾在这里主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