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委改革办
——铜仁市规范民生监督“微权力”治理“微腐败”
2014年以来,铜仁市投入了大量项目资金用于扶贫攻坚。为确保项目资金真正落地,市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建了民生监督组,整合力量把监督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基层,规范“微权力”运行,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切实打通民生资金落地的“末梢梗阻”。截至目前,全市发现并查处民生问题21671个,涉案金额5.01亿元,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显著提高了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基层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明显提升。
一、完善民生监督体制。一是监督主体无盲区。市纪委组建第五纪检监察室专抓民生监督工作,同时,整合县级纪工委和乡镇纪委力量,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组建174个民生监督组,发挥全市2684个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建立县级纪委+县级派出纪工委+民生监督组+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五位一体”监督“链条”,实现村级监督全覆盖。创新实行片区协作,由县级纪工委书记或监察分局局长兼任民生监督组组长,统一调配所联系的3—5个监督组力量,同时,将全市7421名村(居)务监督员纳入民生监督队伍,实行报酬待遇与绩效挂钩。二是监督对象无遗漏。创新“4+N”专项监察模式,紧盯索要、截留、私分民生资金,虚报、假冒他人名义套取民生资金,不按程序操作、随意变更政策、随意调整受益条件乱用民生资金和不严格审核把关、放任问题发生浪费民生资金“四类行为”;紧盯农村低保、扶贫开发、教育补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新农村建设等民生领域;紧盯直接面对民生项目资金、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国家公职人员和村组干部群体,开展专项监察,做到全面监督,重点监察。截至目前,该市按照专项监察7个步骤,先后开展家电下乡补贴、小微企业补助、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信贷扶贫贴息资金等40余项专项监察,“见人、见项目、见资金”,实现资金项目监督全覆盖。三是监督责任无死角。建立完善明察暗访、挂牌督办、考核问责和动态通报等推进机制,对民生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或群众反映的民生信访问题进行逐个梳理,建立专门台账,实行分类处置、逐案销账。对没有按时完成专项监督任务的,实行挂牌督办。连续三次旬通报排名后三位的,将对区(县)纪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约谈;对“零案件”的民生监督组实行动态通报,通报结果作为年度考评重要依据。动态公开整改办理情况,做到发现问题不查处不放过、群众诉求不解决不放过,切实提高民生监督公信力。截至目前,民生领域专项检查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27%的行政村,174个民生监督组全部突破“零办案”。
二、畅通民生监督渠道。一是搭建平台听民声。先后在市纪委监察局网站开设举报栏目,区(县)纪委开通“12388”信访举报电话,建立集“公开、查询、举报”于一体的民生大数据平台,提供身份证扫描、手控触摸、语音播报等举报服务。设立民生信访服务点,公开民生监督组干部联系方式,实行定期定点接访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制定群众信访、民生问题线索收集处置和问题查处情况三个登记簿,广开群众诉求大门。二是主动走访察民情。以“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组织民生监督组成员、村级民生监督员,进村入户开展“大走访”活动,排查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搜集问题线索。截至目前,共走访1174个村20699户,发现问题2236个,立案181件,党政纪处分42人。三是公开信息赢民心。建成民生监督查询系统、“扶贫云”、项目建设廉政档案等监督平台,公示到县、乡、村、组四级。把民生项目资金公开情况作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考核内容,严肃问责不公开、滞公开、假公开、半公开等行为,让基层群众清楚自身受益资金、涉农主管部门清楚资金管理底数、纪检监察机关清楚监督检查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清楚民生管控重点。
三、严明民生监督纪律。一是严格监督“微权力”。制定村干部履职“十不准”规定,建立村干部申报、公示、抽查制度。村(社区)党组织每年要申报在外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其配偶、直系亲属和两代以内的旁系亲属户籍关系在本村(社区)的人员享受非普惠制惠民政策情况,村(社区)干部每年要申报本人、配偶以及户籍关系在任职村(社区)的直系亲属和两代以内的旁系亲属享受非普惠制惠民政策情况,并将上述申报内容在本村(社区)内公示。民生监督组随机抽查和走访调查公示情况的比例不低于20%,确保公示情况客观真实。二是严肃处理“微问题”。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敏感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并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同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并对相关职能部门党组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主责部门限期整改。对专项监察发现的共性问题,采取集中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和党政纪处分等方式对主责部门领导班子和成员进行问责,倒逼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履职。2016年,市纪委监察局向市委上报专项监察报告4份,向市直部门发出监察建议5份,督促整改问题100余个,问责民生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力208人次,集体约谈4个市直部门党组班子成员及部分区县领导30人次,立案调查失职市管干部2人,党政纪处分2人,诫勉谈话3人。三是严厉教育强震慑。快查快办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并且在宣布基层干部处分决定时,必须在案发村组和问责对象所在单位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公开案件查处情况,剖析案件发生原因,提出处理整改建议,警示警醒身边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同时,对发现和查处的民生案件,在各类媒体上公开通报曝光。截至目前,全市共查处民生案件3667件,党政纪处分3539人,移送司法机关235人,在省级以上媒体通报民生领域典型案件154起,营造全民监督的浓厚氛围。
本文来源于:《贵州改革情况交流》2017年第20期(总第297期)
|